时间:2025-07-01 08:59 来源:澄城法院
近日,一起历经多次诉讼与调解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尘埃落定。当事人王某某在工作期间遭遇伤害后,通过司法程序,最终获得应有的赔偿。这场“一波三折”的维权历程,既展现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复杂性,也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暖底色。
意外受伤:维权之路由此启程
2021年1月份,张某某从某通信工程公司承包“澄城县交道镇某村FTTH”工程劳务施工项目。2021年10月29日,王某某受雇于张某某,在澄城县交道镇某村进行通信工程施工时,因跨越安全围挡突然倒塌从高处坠落,造成左侧胫腓骨干骨折。住院治疗25天间,张某某虽垫付全部医疗费18000余元,但双方对后续赔偿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一个普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诉讼拉锯战:程序流转中的困局
案件先后经历四次法律程序:
劳动关系之争:王某某先行将某通信工程公司诉至澄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后通信工程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王某某同意按照人身损害赔偿进行起诉;
责任主体之辨:王某某先后起诉某通信工程公司及雇主张某某,期间一度撤诉再起诉;
伤残鉴定波折:司法鉴定显示虽未构成伤残,但后续治疗费需1万元,误工期长达半年;
保险理赔僵局:张某某投保的雇主责任险暗藏免责条款,双方对计算方式产生重大分歧。
司法破局:精准适用法律显担当
面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承办法官抽丝剥茧。
锁定责任主体:认定张某某作为实际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理清责任分担:因王某某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对损害发生存在相应过错,酌定自行承担20%责任;
破解保险条款:明确“采用格式条款订立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负有向投保人进行明确提示和说明的法定义务”这一规则,保障劳动者权益最大化;
依法判决支持合理诉求:判令保险公司赔付包含后续治疗费在内的赔偿款56000余元。
暖心结局:锦旗背后的司法温度
当赔偿款一次性到位时,王某某将绣着“崇法秉正 厚德为民”的锦旗赠予澄城法院韦庄法庭办案团队。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群众对公正司法的赞誉,更折射出新时代法官的为民情怀——既严守法律底线,又在程序空转中寻求实质正义,让“纸面权利”真正转化为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本案的圆满解决,为类似纠纷提供了典型范本:劳动者维权时应注重证据留存,用人单位宜完善用工保障体系,而保险公司更应摒弃“格式条款陷阱”思维。正如承办法官所言:“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民生冷暖,唯有让法律条文透出温度,才能真正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编辑:陈冰娟
下一篇: 筑牢群众财产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