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澄城法院 >正文

兄弟阋墙对簿公堂 庭前调解重续亲情

时间:2025-07-09 09:36 来源:澄城法院

古语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现实生活中,亲情与金钱的纠葛常让人唏嘘。近日,澄城县人民法院城区中心法庭通过温情调解,成功化解一起亲兄弟间的借贷纠纷,让对簿公堂的两人冰释前嫌,重拾血脉亲情。这场“法与情”的双向奔赴,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现实样本。

案情:借款埋隐患  亲情现裂痕

原告陈某甲与被告陈某乙系同胞兄弟,多年来感情深厚。2020年,弟弟陈某乙因帮其他亲属周转资金,向兄长陈某甲一次性借款10万元。事后三年,陈某甲多次催要此笔借款,陈某乙屡次拖延还款,后在村干部的调解下两兄弟签订还款协议,约定免除利息后偿还陈某甲剩余本金。但是被告并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致使陈某甲失去了对被告的信任。自此兄弟二人从私下争执发展到公开对立,最终陈某甲一纸诉状将弟弟陈某乙告上法庭。

调解:多方齐发力 调解化干戈

办案法官在查阅案卷材料后敏锐意识到,此案若简单判决,虽能解决法律争议,却可能彻底撕裂兄弟亲情。为此,启动“调解优先”机制,打出三套组合:

背对背疏导

调解初期,兄弟二人情绪激动,法官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分别倾听双方诉求。被告一直坚持先前的调解协议内容,表示当时已经免除利息了。主审法官对陈某乙从诚信原则入手,引导其换位思考,毕竟是被告自己违约在先没有按照调解协议履行还款计划。后又向原告释法说理:“法律会保障你的权利,但亲情更需珍惜,希望在利息方面做出让步”。

亲属温情劝导

又在法官的建议下,原告陈某甲的儿子、外甥等也参与到调解中。原告陈某甲情绪激动,丝毫不愿让步,在法官和多位亲朋好友的耐心劝解下,最后表示只要被告今天能够一次性给付欠款就同意让步并调解。

当场还款

经过几轮协商,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被告当场给付原告各项款项共计11万元,调解书递到原、被告手上所有人都欣慰地笑了。因为这不仅是一份法律文书,更是两兄弟亲情的修复剂。

本案是城区中心法庭践行“枫桥经验”的缩影。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当法官用同理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再深的隔阂也能找到化解之道。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启示我们:亲情的守护离不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护航。


编辑:陈冰娟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