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05 14:54 作者: 特约通讯员 杨军军 来源: 来源:渭南政法网
渭南政法网(特约通讯员 杨军军)“江姨,之前我们调解的您和儿媳纠纷现在没什么问题了吧?”“没事咧,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哩,太感谢你们了!”这是近日澄城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对一起婆媳纠纷调解回访时的对话。
今年以来,澄城县司法局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推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网络向村(居)延伸,建立健全调解维稳五项机制,初步实现了法制宣传零死角、矛盾纠纷零上缴、社区矫正零犯罪、法律服务零距离、法律援助零推延,有力地推动了法制澄城、平安澄城、和谐澄城建设。
一是法制宣传入民心。澄城县司法局紧贴群众的生产生活,成立了普法宣讲团,深入全县各学校授课30余场 次。在城区设立法治一条街,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编印并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5000余册。积极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充分利用 “12.4”国家宪法日、“3.15”维权日等重要节点,通过普法大集、解答法律咨询、发表电视讲话、举办普法考试等形式宣传造势。今年以来,共悬挂横幅 50余条,喷写宣传标语100余条,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印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营造了震慑犯罪分子、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法制环境。
二是化解纠纷顺民心。该局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着力强化维稳基础,重在深化工作机制,突出源头预防治理,狠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2015年4月城内村一组郑某与李某因建房问题发生矛盾、互不相让。从争吵发展到群殴,事态进一步扩大到拼个你死我活的地步。在争执中,李某一气之下冲到街边小店随手抓起一把榔头欲朝郑某头部砸去。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城关司法所调解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将李某手中的榔头夺下,并对双方隔离,使之头脑冷静下来,批评指责李某意欲伤人的违法行为。通过讲法律、讲政策,情理并用,又经与证件对照,实地丈量,划清了界址,平息了争斗。该局还在司法行政网上设置人民调解专栏,利用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人民调解,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的知晓率。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70多起,专业行业调委会调解案件110余件,避免群体性事件6起。
三是帮教矫正抚民心。该局为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对全县各司法所进行了社区矫正执法大检查,对全县刑释 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排查出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矫正对象,逐一建立电子档案,逐人核实去向,落实帮教、管控责任人和措施,实行动态管 理,建立了无缝衔接机制,并采取 “一对一”、“多对一”的措施进行帮教,落实“四个一”(建立一份人头档案,成立一个帮教小组,签订一份帮教协议,每季度回访一次),坚持“五必访”(生活窘困时必访,婚姻家庭受挫时必访,外界环境变化时必访,受到不良人员影响时必访,出现劣习反复时必访),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加强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有效杜绝了重新犯罪。
四是法律服务暖民心。该局按照“整顿、规范、发展、提高”的思路,加强对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监督管 理,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对政府法律顾问团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开展专项服务活动,为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依法经营。引导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律师正确把握代理重大敏感性案件,注重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有效疏导和处理各类案件,截至目前,共解答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代理诉讼案件160多件,非诉讼案件230多件,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00余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法律援助得民心。该局大力实施“应援尽援”民生工程,努力增加办案数量,最大限度满足困难群众需求。成立我县首家法律服务诊所,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把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障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止目前,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法律援助对象120余人次,接待法律援助咨询15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件,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