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0 09:26 作者: 记者 杨大君 来源:陕西网
10月15日,“向‘新’而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澄城县。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网讯(记者 杨大君)10月15日,“向‘新’而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澄城县,实地探访多个产业发展点位,了解这座关中县城如何通过多点发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
权家河村的多元致富经
走进尧头镇权家河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预制构件厂里工人忙碌有序。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在国网陕西电力有限公司定点帮扶下,探索出多元产业发展路径。
“我们公司每年实现电杆订单销售额不低于600万元!”扶贫预制构件厂负责人指着生产线自豪的介绍。这里高峰期可吸纳20余名脱贫劳动力,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更令人瞩目的是新能源产业,据国家电网陕西公司驻权家河村第一书记杨海介绍,1219.8kw光伏电站年发电150万千瓦时,每年为102户脱贫户发放收益金30余万元;在建的5兆瓦屋顶光伏项目,预计25年内可为全村增收近1500万元。
权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权建军补充道:"我们还升级了村卫生室,建成‘电力爱心超市’,村民通过参与村务获取积分兑换商品,已兑换3.5万元物资。"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实训基地孵育创业梦
走进澄城县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电商商务培训班教室内座无虚席,学员们正认真听课,学习打造农特产“爆款”的秘诀。
“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模式,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15期,培育2.5万余名技术人才。” 澄城县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负责人王娟介绍,中心推出的"企业点单政府买单"服务已举办24期专题培训,累计孵化企业84家,带动就业7.1万人。今年上半年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70%,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果渣里淘出"绿金子"
在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新沃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其创新技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任张勇介绍:“通过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我们每年可将10万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5万吨高附加值产品。”
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研发生产五大系列30多种新型肥料产品,年产能达50万吨。其创新的生物有机肥不仅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更延伸了苹果产业链条,让苹果渣、秸秆等曾经的“废弃物”成为助力农业现代化的“绿金子”。
智能仓储激活苹果产业新动能
在王庄镇翟卓村富源仓储分拣中心,4.0智能分拣线正高效运转。一颗颗红苹果经过清洗、分级、包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采用统一铁筐采摘、现采现入库模式,最大程度保持苹果新鲜度。”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这座储藏量达4000吨的现代化冷库,已成为全县苹果产业的“智慧中枢”。该中心通过苏陕协作年销百万斤,与海亮明康汇达成稳定合作,全国20余家固定客商常年采购。新模式让每吨苹果售价提高500多元,带动109户脱贫户持续增收。2024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18000元,"小苹果"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从权家河村的光伏矩阵到实训基地的创业热潮,从新沃盈的"变废为宝"到智能仓储的产销革新,澄城县通过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澄城实践”。
采访团探访尧头镇权家河村。记者 杨大君 摄
国家电网陕西公司驻权家河村第一书记杨海介绍新能源产业。记者 杨大君 摄
权家河村村民李铁刘介绍在扶贫预制构件厂工作收益情况。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走进澄城县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记者 杨大君 摄
电商商务培训班教室内座无虚席,学员们正认真听课。记者 杨大君 摄
澄城县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负责人王娟介绍基地培训情况。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新沃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张勇介绍企业情况。记者 杨大君 摄
采访团探访王庄镇翟卓村富源仓储分拣中心。记者 杨大君 摄
工人在富源仓储分拣中心智能苹果分拣线上进行苹果分拣。记者 杨大君 摄
编辑:王倩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