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的农村老百姓
你要问他什么最珍贵
那他的回答里少不了是土地
没错,土地对于他们来说
不仅是通过耕种来解决温饱的载体
里面还寄托了一份深挚的爱
正是因为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也由此因土地引发的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7月初,冯原派出所民警带领“壶梯义警”队员逐单位、逐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低的“梳篦式”集中排查活动,排查过程中民警了解到,张家洼村二组的李大娘与张大爷一家因相邻地块中间的地畔产生分歧,双方近期摩擦不断,可能会引发打架斗殴事件。
民警立刻将此事汇报给所长杨俊杰,杨俊杰迅速安排民警前往现场进行调解。在现场,李大娘与张大爷情绪异常激动,在地畔划分上,谁都不想吃亏,都不愿意退让。见到调解工作陷入僵局,为了防止矛盾激化,民警让两人回家等待,随即走访知情村民。
纠纷中的两难
走访中得知这起纠纷面临着“两难”:
一难是两人均属于“仰脸婆娘低头汉——难斗难缠”类型,调解难度极大。
二难是村干部和邻里均表示两家矛盾纠纷不断、仇隙极大,大家均不愿把手伸进两家纠纷的“面盆子”里,参与调解意愿极低。
调解的“两难”令民警意识到此次调解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随即,冯原派出所召开会议,经过多方考虑和研究,最终决定用 “三步走”来进行调解。
一、“就地封存”避免矛盾激化
民警要求李大娘与张大爷各自回家冷静,纠纷地段暂时维持现状,在矛盾未解决前双方都不得在地盘子上做“文章”,并安排张家洼村警务室辅警密切关注两家动态,一有异常及时上报。
二、“分别谈话”摸清矛盾纠纷
民警多次上门,与二人拉家常,聊过往,认真倾听双方诉求。
在谈话中,张大爷说起,今年6月下地查苗补种,发现两家地畔子又变窄了,恰巧遇见正在修剪苹果枝的李大娘,心里越想越气,便叫来儿子找其算账。但李大娘的一番辱骂,让其一家倍感难堪。自己是既受了窝囊气,又丢了面子。
在李大娘家中,民警了解到,大娘的老伴早年去世,儿女在外地打工,自己在乡下独居,家里土地充裕,甚至有部分耕地荒置。大娘说,她并不是妄图霸占他人土地,而是自己年老丧夫、独自居住,担心受到同村人排挤、欺辱,故而为人处世极端,情绪过激。
说来说去都是“面子”上的事,找到病症的根源,就能对症下药,半个月来,民警不懈地走访、积极地与二人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吸纳他们的吐槽,像个家人一样陪在身边,正是民警这份毅力和耐心,获得了双方的信任。李大娘觉得自己的情感诉求得到了重视,重新获得到了安全感,张大爷觉得警察都来关心自己的家务事,“面子”又重拾了起来。最终,双方同意于7月下旬再次对地畔纠纷进行调解。
三、“六老力量”多元化解促和谐
打铁就要趁热,民警立刻联系组建成型的张家洼“六老队伍”,借助村里老人的权威开展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民警明确指出双方的过错责任及法律后果,使双方认识到各自的客观过错责任,降低其原预期的不合理诉求,从而增加调解成功的可能性,打通心理“第一道防线”;参与调解的“六老队伍”“老执事”利用个人威望提升矛盾纠纷的调处效能,抓住矛盾纠纷双方的关键问题,“老执事”从邻里角度出发,以“三尺巷”的故事讲述与人为善,以和为贵,本着公平又不失人情的原则发挥“第二道防线”作用。
最终,在民辅警和“老执事”的调解下,双方终于稳定了情绪,不再剑拔弩张,张大爷理解了李大娘的独身不易,李大娘也为自己的言语冲动道歉,相互替对方考虑了不少。一场长达2年的拉锯战,终于达成了共识,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的硝烟味一瞬间烟消云散。
冯原派出所民辅警、“壶梯义警”、“六老队伍”在“三步走”调解的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协调工作,调解过程中又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解决双方矛盾,最终促成纠纷圆满化解。
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以来,冯原派出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平安使命,服务发展大局,紧扣新时代脉搏,顺应农村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发展“六老化纠纷”机制,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薪火相传、长盛不衰。
岁月峥嵘,情怀如初
践行“枫桥经验”,不改为民初心
澄城公安将始终牢记
公安工作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原则
主动担当作为
永争践行“枫桥经验”的排头兵